• 字型
進階搜尋
進階搜尋
作者
類別
分類
專題
期數
進階搜尋
為何如此重傷?
作者 : 吳張秀美女士
專題 : 愛情/夫婦關係
第21期通訊(2016年4月)
日期 : 2016-04-30

對於心靈從來未受過傷、個性較理性、重視實際的人士,實在很難理解失戀、或被親人傷害的痛苦。

全文

對於心靈從來未受過傷、個性較理性、重視實際的人士,實在很難理解失戀、或被親人傷害的痛苦。在輔導室內聆聽當事人的故事,他們受傷的程度甚至有痛不欲生之感,若好友或家人的說話如:「他如此對待你,為何仍為他﹝她﹞傷心?」、「已經半年啦,還常常想起他﹝她﹞」往往都會令當事人感到不被明白、沮喪、自責令關心他的人失望或擔心,甚至怪責自己的軟弱及無能。盼望此文幫助願意關心受傷心靈的朋友對當事人多一份理解,令他們在康復的路上感受到真正的陪伴及支援。

 

為何受傷

「愈是親密的人就愈可能造成心靈創傷的兇手」1是從事家庭及婚姻輔導多年的專家黃麗璋女士的體會,筆者完全認同。本文較多探討父母與子女相處及婚外情所引致的心靈傷害。

 

倫常規矩受侵犯2

人為萬物之靈,所以人與人相處有倫常規矩,父母子女的倫常規矩是「父母有責任保護及照顧子女」。對於女士來說,性騷擾﹝包括偷窺、觸摸身體或強姦﹞若來自家人,其心靈傷害是極大的。 家是給予人最安全、安穩的地方,因為相信家人是會保護同屬一個家庭的每一個份子。而身體是每一個人最私人擁有的自主空間,但在毫無心理防範、絕不情願,甚至在威逼利誘下,被至親侵犯,那傷害不單是身體上,更是人倫上,而往往父親對女兒做成的傷害也是最大的。因為女兒的生命是來自父親,他有責任照顧及保護女兒,所以女兒絕對不會想像到給予自己生命的,亦同時是侵犯自己的人。這種來自家人的傷害大大破壞當事人對別人的信任,她們甚至會認為世界是極度危險,無人可信任,以致有緊張焦慮性格,甚至在人際關係上極度退縮。

 

夫婦關係有很多倫理規矩,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忠誠」,婚姻以後夫婦便不能與其他異性有性行為,彼此的身體是屬於對方所獨享的,無論「一夜情」或「婚外情」,都是侵犯配偶享有「忠誠」的權利,令配偶感到被背叛,因為他專心一意投入這個只屬於他倆的親密關係,但另一方卻有異心。

 

期望落空

人實在不容易落入無慾無求的境界,所以對外在世界有一定的期望,對親密接觸的人自然會有更大或更多的期望。小孩期望被父母愛及公平對待,若父母偏愛其中一個子女,被忽略的會盡力去討好父母,例如努力讀書、順從各種要求,期望被關注、被愛。若偏心情況持續,被忽略的會覺得永遠不及別人,容易一生受自信不足困擾。

 

很多夫婦都是拍拖數年,努力去認識對方,細心觀察,審慎考慮對方是否可信賴、托付終身,最後孤注一擲,決定進入婚姻關係。自然期望無論在任何境况,彼此尊重,並以對方的需要為首要考慮,愛護對方,至死不渝。婚外情的揭發,令配偶不單期望落空,而自己在婚姻上所作的一切努力都付諸流水,對前景甚至人生全無盼望。

 

怎樣受傷

資深的家庭及婚姻輔導專家霍玉蓮女士在受導者心靈受傷方面有深入的剖釋,在此借助其見解以進一步明白怎樣受傷。

 

1      相依創傷3

當一對男女自戀愛進入婚姻,建立家庭,二人一齊經歷了不少喜、怒、哀、樂。「當兩個人以情、以愛、以身軀相依相守,二人的身、心、靈都會因此而互相信靠互相連繫。這種相繫帶來心靈、意念、情感和身軀的記憶,同時帶來習慣、依靠和期望,日復一日的相連重疊起日復一日的依靠、習慣和期望。」4。所以其中一方突然離開 –– 離世、失踪、婚外情,這是一個極大的打擊,令配偶感遺棄、背叛之餘,其心境傷害的症狀與災難後重創後壓力症很類近。

 

最令當事人心靈困擾的地方是過往有關的記憶,往往在不能自控下重新一幕一幕浮現,令他像重新經歷那創傷的事件,身心靈極之痛苦。而失戀或被親人性搔擾的當事人,往後亦有相類似的狀況。

 

2      思想及信念受傷6

無論夫婦或家人,特別是子女對父母親,彼此都有一定程度的信任,所以當被對方傷害後,內心有許多無法化解的疑問:「我以為認識透徹並可信賴的,變成一個我摸不透的陌生人!」「我所信賴及信任的人為何會傷害我?我還可以信任誰?」

 

受傷的一方不但質疑自己的判斷及持守的信念,例如:家人是會保護家人;所以對家人及世界失去信心。

 

總結

被愛〈包括被尊重、被重視〉、安全是人類核心的心靈需要。倫常為人際關係訂下規矩並賦與一定的安全感。在親密關係內有正面經驗,讓人嚐及愛而得著力量勇闖人生。但當倫常規矩被侵犯,愛的期望得不到滿足之餘,與己親密的人反帶來幕幕傷害片段,當事人的心靈怎能於短時間內康復?除卻時間,真摯的陪伴實有助當事人復原,重拾自信及能量,踏步向前。

 

 

1      黃麗璋,《婚姻中的創傷與饒恕》,突破,2002

2      黃麗璋,《婚姻中的創傷與饒恕》,突破,2002

3      霍玉蓮,《心理與心靈的重聚》,基道,2009

4      霍玉蓮,《心理與心靈的重聚》,基道,2009

5      霍玉蓮,《心理與心靈的重聚》,基道,2009

6      霍玉蓮,《心理與心靈的重聚》,基道,2009

 

返回
做個至FIT父母
作者 : 吳張秀美女士
專題 : 家庭關係/培育
第11期通訊(2011年11月)
日期 : 2011-11-30

親子關係沒有一套「必勝」的方程式,但「知己知彼」卻是「永遠合時」的錦囊。很多父母都積極參加各類型講座或閱書,以掌握子女於不同階段的特性、管教方法及基本性格等,若他們同時對自身有深入的瞭解,在親子同行的旅程上實在做足功夫,自然更容易享受箇中樂趣。

全文

親子關係沒有一套「必勝」的方程式,但「知己知彼」卻是「永遠合時」的錦囊。很多父母都積極參加各類型講座或閱書,以掌握子女於不同階段的特性、管教方法及基本性格等,若他們同時對自身有深入的瞭解,在親子同行的旅程上實在做足功夫,自然更容易享受箇中樂趣。

 

「互動」的親子關係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是「互動」(interactive)──互相影響,互相牽動,可媲美熱戀中的男女關係。因為孩子自出世至少年前期,完全倚賴父母供應他們一切的需要,包括心靈的慰藉及個人價值的肯定,所以父母的情緒(包括面部表情)及行為,往往牽動孩子的情緒及行動。亦因父母重視及積極投入親職,孩子的一舉一動自然影響父母的反應。例如:晚上十時與小一孩子溫習,父母與孩子皆在疲累狀態下,孩子或會不合作,但父母礙於時間的壓力下亦不能容忍其不合作,所以容易大聲或催逼孩子;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壓逼自然緊張,所以容易「力不從心」,父母就更加失望甚或失去耐性,以致責備他,孩子因感委屈而大哭起來。以上例子正具體說明父母與孩子間的「互動」,若父母察覺自己的疲累及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望──小一學生溫習至晚上十時仍能精神奕奕;可放棄與孩子這對壘的處境。

 

所以自我認識及反省,可使父母實踐養兒育女之天職時,更能「如虎添翼」。以下提出最重要的幾方面,讓渴望成為「稱職」(good enough,恰如其分)的父母參巧:

 

我的性格

 

「完美主義」的父母對孩子要求極高,有一定的標準(很多時都是父母自己可以達到),卻沒有彈性。這些標準往往是孩子不易達到,所以挫敗感很強。因為父母的堅持,例如:字體「一定」要整齊端正,不然就要全版重寫;所以孩子承受很大的壓力,很焦慮緊張,步步為營,免得受責罰。

 

性急或緊張的父母往往沒有耐性等待孩子的步伐,一方面不斷催促:「快D啦!快D啦!」另一方面甚至幫助孩子完成孩子可獨立完成的工作,如穿衣、收拾書包等。孩子或變成很倚賴,亦容易自覺能力不逮。

 

性情暴躁的父母容易發脾氣及責罵孩子,令孩子怯懦、被動及怕事。

 

父母之性情塑造的家庭氣氛,往往影響孩子的性格,或多或少似其父或母。若父母醒覺其性格成為孩子的壓力,努力克制之餘,可與配偶協調管教工作,互補不足,減少對孩子影響。

 

對孩子的期望及想法

 

父母珍貴孩子並視養育為神聖任務之餘,有沒有不自覺存有不現實(unrealistic)的想法或期望?現舉例如下:

 

孩子是我的命根──可能基於不容易懷孕或小產,父母很珍惜孩子的來臨,而不自覺視孩子為自己的擁有品,卻未能體認孩子是另一個獨立個體,以致孩子的喜怒哀樂成為父母的喜怒哀樂。所以父母過分殷勤並著意地參與甚或左右孩子的生活及生命,以致孩子不能按其年齡慢慢獨立成長。「港孩」就是一個明顯例子。

 

孩子是我的延伸(extension)──父或母過去未能達成的夢想,希冀孩子可以替自己圓夢。全不考慮孩子的興趣及能力,卻積極安排有關的學習,望子成龍。孩子抗議的聲音充耳不聞,所以給予孩子極大的壓力,亦大大破壞親子關係。

 

父母永遠是對的──因為父母的閱歷豐富,疼愛孩子及唯恐他們走冤枉路,所以父母堅持己見,不願聆聽孩子的聲音;彼此關係大受影響之餘,亦容易窒息孩子的創意及獨立思考,甚或令孩子怯於表達。

 

「虎父無犬子」──有驕人學歷或成就的父母自然期望孩子在智商及能力上超越自己,但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無需與別人看齊,所以父母要接納孩子的限制,特別是他不及父或母的地方,容讓他有自由的天空。不然,父母常耿耿於懷,令孩子內疚或自卑。

 

坦白而言,父母每一個行為背後一定有一些期盼,無論是有意識或無意識(unconscious),簡單如與孩子說話,父母自然期望他們有回應。父母若單從自己的角度而忽略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為,容易失望及誤解孩子,甚至產生衝突。父母若掌握孩子年齡階段的特性、個人性格以及其獨特喜好或限制,而作合宜及實際(即切合孩子的處境及能力)的期望,親子之情大大增加之餘,亦避免孩子承受不必要的壓力,令其產生自卑感或無能感。

 

個人處境

 

父母在其人生階段同樣面對各方的壓力:

 

雙職──全職工作後再擔當父母天職或全天候的家庭守護者,忙碌及疲累是其特徵,容易與孩子相處時缺乏耐性。

 

工作上的轉變──升職加「辛」、轉行、裁員、退休(自願或非自願)等令當事人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因為直接或間接影響整個家庭的經濟,而自信心亦被動搖。

 

夫婦關係長期不和甚至婚姻出現危機──對家庭各成員必然產生很大的衝擊,情緒波動甚至導致抑鬱,自然影響親職。

 

新生誕生或至親離世──各家庭成員承受不同程度的壓力及情緒波動,父母要處理有關事宜,更要同時照顧自己及孩子的情緒,所以壓力指數超標。

 

面對以上的處境,若父母覺察自己的狀況並適當照顧自己,可避免不自覺將情緒宣洩在孩子身上,破壞關係。

 

成長經歷

 

父母的個人成長經歷是塑造其獨特的性格、處事方式、人生觀及價值觀,自然影響日後為人父母的表現;而成長家庭氣氛及父母管教方式更大大影響日後其親職的實踐。很不幸地,離婚、暴力及虐待事件容易代代相傳。父母若覺察成長對自己的影響,積極正視,並努力走出陰霾,自然大大減少對親職的負面影響。

 

總結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亦沒有完美的父母或完美的孩子。為人父母願意不斷反省自己的成長經歷,增加自我認識及成長,並不斷突破自己的限制,學習與孩子同行其成長路,自然是一個「稱職」的父母,孩子亦感受安全穩定,輕鬆自如與父母一齊成長。

返回
婚外情淺析  
作者 : 吳張秀美女士
專題 : 愛情/夫婦關係
第6期通訊(2008年1月)
日期 : 2008-01-31

婚姻是夫婦二人所獨享的親密關係,若曾有任何形式的「第三者」出現,夫婦穩固及親密的關係必然大受影響,所以二人要齊心合力面對第三者的困擾,互相滿足的婚姻生活才能重現生機。

全文

婚姻是夫婦二人所獨享的親密關係,若曾有任何形式的「第三者」出現(註一),夫婦穩固及親密的關係必然大受影響,所以二人要齊心合力面對第三者的困擾,互相滿足的婚姻生活才能重現生機。

 

若第三者的出現而發展至「婚外情」,其對婚姻的破壞性往往是「涉外者」(註二)所未能預料。大部份涉外者於發展婚外情時,多沒有計劃放棄原有的婚姻,或只存著「給自己一個假期」的態度,所以沒有慎重思考可能有的後果:包括配偶發現後激烈及失望的情緒反應,甚或分居以致離婚等行動。

 

現在先集中探討婚外情的成因,讓讀者作參考,以檢視婚姻現況,及改善婚姻的向度;另一方面,亦讓曾經歷婚外情的夫婦明白箇中原因,以減輕配偶不必要的自責或內疚。

 

遠因

台灣學者簡春安教授(1997)認為夫婦關係在以下七方面出現困難時,自然容易成為婚姻的缺口,讓婚外情乘虛而入:

  • 溝通問題--很多婚姻專家皆認為不良溝通是婚姻的頭號殺手。
  • 婚姻維護能力不高--若持「合則來,不合則去」的婚姻觀,自然容易有一夜情、婚外情等事發生。
  • 情緒成熟程度不高--即EQ不高,將負面情緒發洩在配偶及子女身上;或疑心重重,影響夫婦心靈親密關係的建立。
  • 角色協調不當--面對社會及經濟轉變,「男主外,女主內」及「丈夫為家庭經濟支柱」的思想備受衝激。因應經濟及環境的需要,若夫婦角色未能靈活協調,並彼此尊重及肯定各自在家庭中的貢獻時,關係自然大受影響。例如失業丈夫不甘心留在家中照顧子女,讓妻子安心工作,夫婦只會常吵鬧,彼此怨恨。
  • 性生活不協調--夫婦性生活猶如婚姻的溫度計,反映關係滿意程度。性生活不協調或不滿足,容易令丈夫感挫敗,以致向外尋求性滿足。
  • 觀念與認知衝突--夫婦若缺乏共識去處理二人在信念及價值觀上的分歧,生活上容易產生衝突,甚至權力鬥爭,怎能有滿足的關係?
  • 問題處理技巧不良--面對困難或危機,如失業、負資產、生、老、病、死等,夫婦若處理不當或未能同心應付,大大影響關係,令婚姻蒙上陰影。

我們不是生活在孤島,乃是與社會息息相關。在大眾傳媒的耳濡目染下--只著重感覺、個人主義、想做就做、「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等風氣,大大影響價值取向不穩固的成年人及成長階段的青少年,令道德規範放鬆。他們(無論單身或已婚)不計較成為第三者,甚至主動採取攻勢約會已婚異性;而已婚人士亦沒有慎思約會或應約另一個異性的含意(implication)及可有的後果。而北上公幹面對燈紅酒綠的引誘更令已婚男士難以抗拒。

 

人是需要關係(relational),亦渴求親密關係,若婚姻關係不滿足,而社會風氣及文化對婚外情愈來愈被默許,內心空虛的已婚人士若不謹慎自守,就容易陷在婚外情的網羅。

 

近因(誘發婚外情的處境)(註三)

 

個人與家庭的轉捩點:

  • 婚姻成長進程--面對婚姻不同的階段所帶來的變化,夫婦需要彈性回應自己及配偶的需要,不然就會出現不滿足、不協調等問題,以致夫婦一方或雙方感心靈空虛,有意或無意被第三者來填補。例如蜜月過後,衝突浮現,因夫婦要適應二人不同的生活習慣及處事方式;孩子出生容易成為家庭中心,以至忽略夫婦個人的身心靈需要;空巢期夫婦需要重新適應沒有孩子的生活方式較易感覺空虛。
  • 環境變遷--因移民或工作,令夫婦天各一方,二人分別單獨面對各樣挑戰及壓力,內心空虛及孤單,容易讓婚外情入侵。
  • 中年危機--夫婦正直重新尋索和建立自我的過程,若同時面對孩子的風暴少年期,壓力極大,大大考驗夫婦能否互相扶持,並同心協力面對危機。而中年人或多或少面對工作上個人能力被試測,部份人以吸引另一位異性來肯定自己的價值或魅力。有研究顯示這是婚外情的最高風險期。(註四)
  • 內心深處的渴求 - - 當人對逝去的雙親或家人有極親密的感情,或被逼分手後對舊情人仍念念不忘,若有一個外型或性格近似的異性出現時,人就容易不自覺地將感情投射在他身上,容讓婚外情發生。(所以失戀或失去至親,實需要足夠時間處理哀傷。)
  • 近水樓台,日久生情 - - 當二人不斷有機會接觸,甚至一起為一目標(或企劃)而努力奮鬥,若加上很多心靈的交流,感情就容易油然而生,所以極多婚外情是在工作場所或緊密的社交圈子發生。這與香港明愛家庭服務就其婚外情問題熱線用者的研究之結果吻合(2002)(註五)。網上聊天室等平台,亦提供表面似乎很安全的地方(因為沒有真實的接觸),讓人自由的舒發情懷,但亦製造了不少網上情緣,以致發展至婚外情。

總結

筆者借用簡春安教授提出「夫妻間的推吸失調」論來總結引起婚外情的因素:不滿足的夫婦關係、社會風氣等可算是配偶(原本婚姻)的推力,而對子女的責任、配偶的優點等是婚姻的吸力,第三者的吸力來自其比配偶優勝的地方(如年輕貌美、新鮮感、耐心聆聽)及近水樓台,其推力是婚外情令涉外者有內疚、第三者性格弱點於熱情過後漸浮現。正常來說,配偶的吸力大過推力,婚姻自然穩固及滿足,縱然第三者有吸力,但推力亦很大時,婚外情終不能成事。若配偶的推力大過吸力,加上第三者的吸力大過推力,而涉外者正處於婚姻成長進程某特別階段(如空巢期)、或經歷環境變遷或個人內心很脆弱的時刻,婚外情就有土壤產生。但筆者認為終究涉外者的個人道德、婚姻觀及其意志力是最重要的取決因素令婚外情能否植根。縱然有第三者的吸力(包括朝夕相對),及婚姻的不滿足,但「可能成為」涉外者能委身婚姻的承諾、堅守原則(如不向配偶以外異性分享情感的需要,不單獨去關懷另一個異性)、意志力強,也能毅然拔出婚外情的幼苗,不讓其根繼續在土壤裡不斷發展,以致讓婚外情日漸茂盛。

返回
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