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型
進階搜尋
進階搜尋
作者
類別
分類
專題
期數
通訊期刊
閱讀其他期數
第43期通訊(2023年8月)

  • 「暢談心理學」:  毒男、A0、出pool ─ 你講緊啲乜?
  • 「 靜心靈思」:  朋友,放心地哭吧!
  • 「育兒路」:  看見
  • 「心靈小天地」:  夢之旅(二)
  • 「瞬間看心理」:  Keep Cool and Carry On

下載通訊PDF檔
毒男、A0、出pool ─ 你講緊啲乜?
分類 : 通訊專欄—暢談心理學
作者 : 譚日新博士
第43期通訊(2023年8月)
日期 : 2023-08-31

    「毒男」是香港潮語,據說源自日文「獨男」,是指欠缺社交能力的單身男性,在結交異性方面,往往只會暗暗喜歡一些網紅或KOL(Key Opinion Leader),實際行動則欠奉。而「A0」也是香港潮語,意即代表一個人從未拍拖的狀態,A代表 available(單身),之後的數字代表拍拖次數。而另一潮語「出pool」,則是形容單身人士好像被困於苦悶的水池(pool),找到男/女朋友後便能脫「出」苦水了,故被形容為「出pool」(潮語字典, 2023)。雖然現在有些青年人因為對現況不滿,會選擇不工作、不結識異性及不考慮結婚生子等,但有不少仍想談戀愛、結婚,當中遇到不少掙扎和困難。筆者會嘗試與大家一起解構單身人士常見的迷思及困局。

全文

虛擬個案(一) - A0仔入大學想「出pool」

    筆者在美國進修時曾聽過一個例子,一對中年夫婦向一位30歲左右的女心理治療師求助,希望19歲內向的A0兒子Peter,能在一個安全的治療環境下,跟這位相對年輕的女治療師傾談,在入大學前惡補一下,可更明白女性和學懂怎樣與女性相處,以致更能適應大學生活,有望在大學時可出pool。

 

虛擬個案(二) - 中年女生被迫單身

    陳小姐為30多歲的專業人士,在過去十多年大學畢業後,一直為事業拼搏,千辛萬苦終於得到了專業資格及晉身管理中高層。可是因沒有時間放在建立友誼,甚或男女關係上,所以在這方面仍是交白卷。人生已到30多歲,即醫生建議的最佳生育年齡上限,故很想快些結婚生子。也眼看身邊不少朋友已婚,開始有小孩,感到自己好像落後了很多。陳小姐過去很抗拒用交友程式或相親等方法去結交異性,但最近也覺得可能要考慮使用了。

 

虛擬個案(三)─離婚後想再婚

    45歲的John是一名日更的士司機,五年前發現太太有婚外情,最後因解決不了婚姻問題而導致離婚,及後兩名讀小學的兒女與John同住,日間由John的母親照顧。經過五年的療傷之後,最近在新返的教會認識了一位38歲的單身專業人士Mary,想考慮跟她發展關係,但不知她會否嫌棄自己曾離婚並有兩名兒女,其中8歲的兒子更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也感到身份地位好像不是「門當戶對」。可是又感到自己有情感需要,也希望兒女有一位新媽媽可照顧他們,特別是John 70多歲年邁的母親,最近身體好像大不如前,已不太能照顧孫兒女了,心裏正躊躇應怎辦才好?

 

怎樣才是圓滿的人生狀態?

    上述三個雖然都是虛擬個案,但當中也道出了不同年齡及婚姻處境下想結識異性的掙扎。曾經有人問,單身從沒結婚是否一種遺憾?到底怎樣的人生狀態才算正常?才算圓滿?

 

尋找正確的那一位?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 (2007)在著作《會飲篇》提到,因天神宙斯和眾神擔心人類過於強大,會不敬神靈,於是把人劈成兩半,故每個人都只是半個人,人生命的目標就是要去尋找失散的「另一半」,才能恢復原初狀態去過快樂和幸福的生活。你相信這個神話嗎?假如這講法是對的話,那為什麼有這麼多不美滿的婚姻和離婚個案呢?有人會說因為「搵錯咗另一半」,所以便不停去轉換,希望在碰碰撞撞中找到正確的那一位 (Mr/Ms. Right)。 這令我想到荷裡活傳奇女星伊利沙伯泰萊 (Elizabeth Taylor, 1932-2011),一生經歷過八段婚姻,最後一段婚姻在1996年結束,而在她人生最後的15年,再沒有結婚了 (The Editors of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3)。當然有人會覺得這是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也不代表所有再婚也是不好的,有些人也可有美滿的再婚生活。甚至以往不少反對離婚的教會,在不願意的情況下,也要接受離婚的信徒,並牧養他們各方面的需要,包括他們考慮及適應離婚再婚帶來的苦與樂。

 

三十頭是適婚年齡?

    像陳小姐的中年單身女生,有沒有一些出路呢?似乎沒有簡單答案,當然,單身人士永遠也可嘗試追求一段關係,困難是有些女生感到受限於適宜生育的年齡,故好像三十多歲沒有談戀愛便會錯過最佳生育時間。有些甚至在二十多歲仍未談戀愛時,便考慮用「凍卵」科技保留健康的卵子,留待婚後之用。有些女生則覺得不一定要生小孩;有些也會考慮借助生育科技的幫助,假如不成功產子也可考慮收養等,所以她們沒有強迫自己在某個年齡之前一定要找到男朋友,更不會出現為結婚而結婚的處境 -- 因這往往也不一定帶來真正美滿幸福的婚姻,甚至不少人會後悔結錯婚。要面對一段不愉快的婚姻,甚或考慮要離婚,這比一直保持單身更為不妙。

 

四種愛

    有人相信單身的人是孤單的、沒人愛的、性格怪怪的,難聽一點會被戲稱為「賣淨蔗」、「籮底橙」或「溝唔到女」等充滿侮辱的字眼。好像以上Peter的父母一樣,希望兒子在大學時不要被人歧視。其實,真的一定要在讀大學時結識到異性嗎?遲些工作時再認識不可以嗎?另一方面,我們真的沒有認識一些健康快樂的單身人士嗎?當我們談及耶穌、使徒保羅及德蘭修女等也是單身時,有人說「很離地呀,他們是偉人,我們只想做一個普通人!」當然,單身人士會缺少了男女間的感情,但到底男女感情是否人生必須有的關係呢?假如我們相信英國大文豪C.S. Lewis (1960)所說,人生所有關係也可包含在四種愛之內,即男女、家人、朋友及神與人。所以男女關係只是四種中的一種,不是世上唯一的關係。事實上,不少快樂的單身人士,他們在家人、朋友及與上主(神)的關係也可以建立得很好,不一定會感到有很大缺失,人生也可過得很充實、美滿。

 

愛情三角論

    有人會問,男女關係與其他關係有什麼分別呢?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Robert Sternberg)在1986年發表的愛情三角論,指出愛情包含親密(intimacy)、 熱情(passion)和承諾(commitment)三大元素(看下圖)。而當中「熱情」中的性愛應是夫妻間獨有的,而「親密」則是男女情感上的連繫,「承諾」就是兩個人願意委身於一段關係。假如一段感情當中只有一種或兩種元素,便會形成不完美的關係,如下圖所示。例如只有「親密」和「熱情」,只會形成「浪漫的愛」,因缺少了「承諾」,關係不能長久;而「親密」加「承諾」但缺乏「熱情」,只會有「友誼式的愛」,這會在一些「拍拖但不考慮結婚」的關係中會見到;而「承諾」加「熱情」只會有「虛幻的愛」,因沒有「親密」在兩人當中,例如閃婚。故史坦伯格指出,一段美滿婚姻必須包含三方面的元素,才能達致「完美的愛」(Sternberg, 1986)。從這三個因素可看出,在其他關係如朋友、家人及上主也可以有「親密」及「承諾」,唯獨是「熱情」只應發生在愛情及婚姻關係內。

 

 

 

只有單身人士有性掙扎?

    有單身人士感到,雖然可以有家人、朋友及上主的關係,但沒有丈夫或妻子可以得著以上「熱情」中的性滿足,感到不知可怎樣面對,尤其是在性愛上比較保守的人士或宗教信徒,他們不會發生一夜情或召妓,當有性需要時偶爾只用自慰去解決其性需要,之後也會感到不少掙扎,因與其人生或宗教價值不符。故他們很羨慕已婚人士,可以有一個固定的性伴侶。可是,好好處理自己的性需要是所有人也要學習的功課,不單是單身人士。事實上,已婚人士可能更需要學習,因他們在婚姻內能慣常地享受到性愛的滿足,但有時會因著種種原因,夫婦間不一定可以時時刻刻滿足對方,例如妻子月經或懷孕時不方便,故丈夫在這些情況下也需要學習面對自己的性需要,學懂怎樣節制、等候及與妻子協調等。總的來說,無論是單身或已婚人士,也需要學懂好好處理自己的性需要,否則可以出現不少問題。

 

人生快樂兩大範圍

    假如我們相信人生有兩大範圍滿足才會感到充實、豐盛及有意義,就是「成就」和「關係」,正所謂要「工作成功」(work well)及「感情美滿」(love well)。「成就」可包括工作、學業、義工及教會的事奉等,而「關係」包括以上所提及的四種(上主、家人、男女及朋友)。 假如我們在「成就」方便感到充實,便會在一個大的範圍上感到滿足,人生感到更有意義。而在「關係」的範圍上,雖然單身人士沒有男女關係,也可以在另外三種關係上得到滿足。筆者認識一些單身人士,有些是宣教士,有些是中學老師,他們過去在20-30多年也委身服侍一些群體,感到他們有滿滿的大愛,與家人的關係也非常好,跟上主也很親近,絕不感到他們有甚麼缺欠,他們擁有的是一個令人羨慕的生命。相反,筆者也接觸過一些已婚人士在四種關係上也不一定很滿足,例如有些朋友不多、家人關係也不怎麼好、婚姻也不大幸福。所以一個人是否快樂,也要看成就和關係兩個範圍上整體是否滿足,而不單單取決於有沒有男女關係。

 

婚後也可再經歷單身

    現代夫婦不一定可以白頭到老,可經歷離婚或喪偶,也不是所有人也會再婚,故曾結婚的人也可經歷再單身,好像以上虛擬個案(三)John的例子,想再婚也是可以理解的。有幫助離婚再婚的資深婚姻輔導員指出,一般離婚者需要約2至3年,才能接受離婚的事實及適應當中的轉變 (黃麗彰,2015),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去整理上一段婚姻帶來的傷痛。假如離婚者心急,在沒有好好整理上一段婚姻的經驗,過早進入另一段關係,可能在再婚的初段蜜月期仍未出現問題,但當感情慢慢穩定下來後,上一段婚姻的問題或許以不同形式再浮現。若John真的不知可以怎樣面對目前的困境,可先跟教會傳道人傾談一下自己的需要及困難,亦可考慮尋求專業輔導的幫助,去評估此刻是否適合再婚及要注意什麼。

 

為出pool作出積極準備

 

假如真的很想出pool,可以做什麼呢?以下有幾點可以和大家思考一下:

 

1.重定優先序

    像以上虛擬個案(二)陳小姐一樣,有些人覺得自己工作生活已非常忙碌,哪有時間去認識異性。須知道終生的伴侶不會從天而降,需要花時間和心機去物色。另外,亦要問自己現在是否一個適合的時間去開始一段關係。假如你真的非常忙碌,可能要重新想想,願意去結識異性的決心有多大,生活上有哪些事情可以放下及重整,讓自己可抽身準備迎接一段關係的開始。

 

2. 擴闊生活圈子

    假如你遵循傳統方法,即從自己的圈子中去物色對象,則要看你的圈子是否寬闊。如不,你可能要擴闊自己的圈子。例如參加一些義工或課程等,多認識一些異性朋友,才有可能從當中找到「啱心水」的對象。至於是否使用現今流行的交友應用程式或快速約會(speed dating)等服務,則要視乎你是否可以接受當中的好處與壞處,需謹慎而行。

 

3. 重整外觀

    可向信任的家人或朋友詢問意見,看看自己在外觀上是否需要整理一下。例如有些男士經常穿著背心短褲、頭髮淩亂、面部長滿暗瘡,整體感覺很不乾淨、太隨便,可想像女生見到已感覺很不舒服。故此,在一些社交場合結交異性,這些男士應考慮穿得比較認真及「醒目」一點,髮型和面部的暗瘡也可能需要改善一下。當然到底要改善到什麼地步,則見仁見智。例如曾有人問「箍牙」是否也是整容,雖然大部分人也可接受。至於動用整形外科手術去改變鼻樑、面部大小等,則不是很多人也可接受。重點應該是代價不應太大,而當事人和關心自己的家人也可接受的地步。需知道我們應尋找一個能真心接受自己的人,而不應太勉強自己去迎合別人的期望。

 

4. 改善社交技巧

    對有些人來說,好像以上虛擬個案(一)A0的Peter,社交技巧較弱或過份內向,可能需要透過一些社交技巧訓練,去改善自己與別人打開說話的隔膜,增進多一些與別人談話的內容。而另一些人,雖然沒有與別人打開話題的困難,但往往也「開口夾著脷」,很容易得罪人,別人感到很難跟他們相處,所以應該找一些成熟及認識自己的人去多瞭解自己,從而改善及學懂與人建立關係。如果這些人士完全沒有頭緒,可考慮參加一些社交技巧改進課程或小組等。

 

 5. 建立合理期望

    有些人很想一擊即中,希望第一個拍拖的對象便是終生伴侶。當然,能與初戀情人開花結果是一個很美麗的結局。但英國有調查顯示,只有約四份一人會與初戀情人結婚 (Dahlgreen, 2014),有更多人是與初戀分手,與其後談戀愛的人結婚。但我們不應有怕輸的心態,因可能失敗而不敢開始一段關係。事實上,在談戀愛階段應作多方面思考,看對方是否一個可以成為終生伴侶的對象。如有猶疑,可詢問一些成熟及認識雙方的人士詢問意見。亦可考慮早一些做婚前輔導,去瞭解雙方是否適合進入婚姻。

 

參考資料

  1. Dahlgreen, W. (2014). Are first-love marriages the strongest? YouGov. Retrieved from https://yougov.co.uk/topics/politics/articles-reports/2014/09/29/marriage-first-love-deepest
  2. Lewis, C.S. (1960). The Four Love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3. Sternberg, R. J.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2), 119–135. https://doi.org/10.1037/0033-295X.93.2.119
  4. The Editors of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3). Elizabeth Taylor. Britannica.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Elizabeth-Taylor
  5. 柏拉圖著。王曉朝譯。(2007)。《柏拉圖(會飲篇)》。台灣:左岸文化。
  6. 黃麗彰。(2015)。《幸福的實踐─婚姻輔導解構,第二版》。香港:突破。
  7. 潮語字典。(2023)。下載自 https://hkdic.my-helper.com/
返回
朋友,放心地哭吧!
分類 : 通訊專欄—靜心靈思
作者 : 小驢
第43期通訊(2023年8月)
日期 : 2023-08-31

接通朋友遠方的來電,無言無語,在靜寂中只有對方的哭泣聲,此刻短暫的等待尤如已過千年的煎熬!

全文

     接通朋友遠方的來電,無言無語,在靜寂中只有對方的哭泣聲,此刻短暫的等待尤如已過千年的煎熬!

 

     朋友的妻子前一晚突然離世!在毫無心理準備下倆夫妻便要陰陽相隔,痛不欲生。他心中充滿着很多疑問和憤怒,「為什麼會發生這事?」「為什麼是要她離開?」「上帝看見嗎?祂是慈愛嗎?」一連串的問題,衝擊著我倆人性的限制。此時此刻,神學、心理學或其他冠冕堂皇的學科顯得軟弱無力!

 

     「風雨過後必現彩虹!」「上帝是全知全能,必然有祂的美意!」「應耐心等候,將來必有從上帝而來的冠冕!」這些是我頭腦上反射式的標準答案,我要用盡全力,禁止自己衝口而出這可會令他更加痛苦的說話。

 

     我默言、我只能傾聽陪伴這位受重創的摯友,彷彿彼此被苦難傷痛連為一體,當中沒有太多思考或安慰之言詞。即使朋友對上帝有很多質疑,我總不能代替上帝作出任何回應,但我深信上帝一直在塲,祂同樣感受到朋友之悲痛,甚至比起我們還要更痛。即使是人世間之父母,往往比起受苦的兒女更為難過,何況是我們的上帝!祂曾道成肉身,經歷過人世間的種種苦難,甚至死於十字架上,盡顯對我們的愛。

 

     當我事後靜下來反思時,總感到有心無力,好像只能眼巴巴看著朋友受苦,而自己也不能作什麼。難道心理學只可以用特定語言去分析人的內心世界,卻不能超越世間之苦難!神學只是神學家們有系統地歸納對上帝的想像,在苦難當前只是留下一些遙不可及的神性大道理!

 

     生活充滿着種種問題和挑戰,我們自幼便被訓練成為解決問題的專家,不論教育程度或社會背景,我們總有一套思考模式幫助我們解決困境。在弱肉強食競爭激烈的社會

返回
看見
分類 : 通訊專欄—育兒路
作者 : 郭麗芳女士
第43期通訊(2023年8月)
日期 : 2023-08-31

若你在育兒路上正面對種種挫敗、氣餒,甚至感到絶望,盼望這期與你分享「Dignity Kitchen廚尊」的故事,能夠帶給你一點感動,甚至激勵。

全文

     若你在育兒路上正面對種種挫敗、氣餒,甚至感到絶望,盼望這期與你分享「Dignity Kitchen廚尊」的故事,能夠帶給你一點感動,甚至激勵。

 

     「廚尊」是座落上海街一間來自新加坡一社企的餐廳。聘用的員工九成都是傷健,或有特殊需要的本地弱勢社群。大家身處一個共融工作環境,按大家能力的差異被分配合適的工作。

 

     這裡的每位員工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半身痙攣,右眼失明的她,「廚尊」為她提供特製廚具,協助她處理食材。經過半年的練習,她能夠由切食材、熬湯到煮麵,親手烹調出一碗屬於她的麵。「原來自己真的做到,不用依靠其他同事!」她感到興奮、喜出望外,也自信能夠獨當一面:「不要什麼都說不行,先試一試!」。餐廳創辦人不看他們的不足,只看他們有的能力,並給予機會發揮。在這裏互相照顧,彼此分享的群體生活,得著開心、滿足,能力得以發展。創辦人就如這餐廳的父母,肯定、欣賞他們不同的、獨特的能力,幫助他們透過工作被賞識,重拾尊嚴,讓他們能夠真正實現自己的生活,重新融入並回饋社會。創辦人只看員工的能力,我被提點也要這樣看待孩子:給予孩子機會,自己去完成日常生活中有能力做的事情,日復一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自我照顧的能力。讓孩子自己穿衣服,鞋襪,幫忙掃地,抺地,切菜,洗碗,包水餃等,都是一些孩子能參與和訓練大小肌肉的活動。

 

     某天,我與孩子一起煎心形蛋,每一個步驟,孩子都很想自己來……選蛋、洗蛋、打蛋,到倒蛋……孩子全程親自落手參與能為自己煎一隻心形蛋,那份喜悅真是很珍貴!她們更在父親節要親手為爸爸送上色香味俱全的心形蛋,連最後加上小小生抽,開樽蓋的動作都想自己來。當與四歲、六歲的孩子一起煎蛋時,才發現當中有那麼多小步驟。當孩子掌握每個小步驟,再經過重複的練習,會變得越來越容易,越純熟,小手越來越有力,靈巧。還有,發覺孩子開始變得主動,要自己執書包,主動拿起掃把幫忙掃地,幫忙吸塵。當孩子有動力做時,這些工作都成為遊戲,他們認真做,但做得開心又滿足。

 

     給孩子合適的工具,安全的環境,讓他們能夠鍛鍊和發揮。面對無限精力的孩子,讓他們有機會攀高爬低,通過攀石牆、爬架、行山、跳繩等各種的活動,讓孩子有鍛鍊身體的機會,不單單訓練孩子大小肌肉,更當玩到樂不思蜀,出一身汗,那份開心,滿足更是良藥。

 

     帶著孩子到「廚尊」品嚐特色美食,和她們講解「廚尊」背後的故事,讓她們看見每位員工自身面對不同限制但都學會樂觀面對,她倆聽得津津有味。訓練普通人已有一定難度,訓練傷健人士從事餐飲服務,就難上加難。學員面對這份艱難的任務,他們做到了!讓孩子從小看到社會上的弱勢社群也如普通人一樣,努力工作,學習面對自身的困難與挑戰,只要積極,想辦法面對,迎難而上。

返回
夢之旅(二)
分類 : 通訊專欄—心靈小天地
作者 : 歐靜思女士
第43期通訊(2023年8月)
日期 : 2023-08-31

上期通訊刊登後,多謝朋友們的回應,他們的回應是一份鼓勵。透過夢的分析,有朋友對我當時的狀況多些明白、對無意識感到好奇、對某些象徵產生共鳴,亦有朋友感到夢境是不真實,難以體會我當時的感受。

全文

     上期通訊刊登後,多謝朋友們的回應,他們的回應是一份鼓勵。透過夢的分析,有朋友對我當時的狀況多些明白、對無意識感到好奇、對某些象徵產生共鳴,亦有朋友感到夢境是不真實,難以體會我當時的感受。

 

     無意識的領域如海洋般無邊無際、深不可測,人不可能完全掌握,卻可以謙卑地去探索。夢是探索無意識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對夢的理解,不是一種知識,亦不是一種理性分析。人感到不懂自己的夢,並不是未掌握到分析技巧,而是未有跟無意識建立一種連結。夢的分析沒有對或錯,最懂夢境意義是造夢者,非解夢者,所以我常鼓勵受助者對他們的夢作出聯想,重複地嘗試,就此與無意識建立起一條互通的橋樑。

 

     上期的《夢之旅》,我由陸地去到海上,渡輪上的黑衣女職員帶我進到荒涼之地,再由Q醫院去到M醫院,經歷約束、求死,完結前離開了M醫院急症室,來到岸邊望著茫茫大海…邀請大家現在跟我再次上船,經歷另一段海上旅程。

 

第五幕:再上渡輪

 

天黑了,沿著石路來到碼頭,上了船,船隻較上次的渡輪大。我喉部仍有2條喉管和腹部的引流管,坐在輪椅上,雙手被約束。在渡輪上聽到的鳴笛聲,嗅到汽油味,知道船準備啓動。看見牆上有燈牌,顯示多處地方的名字,但我不認識那些地方,也不知道要去那裡,更擔心我坐輪椅要如何下船。船上乘客不多,每當渡輪泊岸時,有稀疏的乘客上落,就這樣渡輪停泊了幾個地方…

 

     再次走上渡輪,這渡輪跟上次的完全不同雖然船隻較大,但設備並不新穎和舒適,對於前路仍是迷茫。這幕令我深刻,是出現了五官感覺其中的四種,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只是沒有味覺。視覺─看到船隻的環境,聽覺─聽到鳴笛聲,嗅覺─嗅到汽油味道,觸覺─雙手被約束。味覺跟食物有關,夢中沒有味覺,因為喉部的喉管,令到進食的能力消失了。我對五官感覺並不敏銳,但夢中透過五官功能,知道船隻再次啓航,經歷第二次的海上旅程。

 

     榮格的心理類型,有兩種基本,內向(Introverted)和外向(Extroverted);和四種功能,思維(Thinking)、情感(Feeling)、直覺(Intuition)、感覺(Sensation)。各人身上皆有這四種功能,只是強弱有別,我知道自己較強的功能是情感和直覺,夢中出現了我的五官感覺,有可能是我最弱的功能,稱為劣勢功能(Inferior Function),存在於無意識,在意識的外在世界並不活躍。

 

第六幕:再遇黑衣少女

 

當下發現我仍在渡輪上,但轉到一較細小的船艙,跟上次的渡輪相似,艙內沒有玻璃窗,只有帆布作為檔風之用。天空一片漆黑,風吹得帆布啪啪聲,感到寒風剌骨,當下再次感到絕望,並有強烈的求死慾望,嘗試掙扎和解脫手腕上的約束,但失敗;再意圖咬斷喉管,但也失敗。感到極度沮喪和痛苦,就連自我結束痛苦的能力也沒有。此刻,有位身穿黑衣服的女子進來,是上次在渡輪上遇見的女職員。她走到我面前,看著我手腕上的約束,再用疑惑眼神看著我,我猜她可能看我是犯了事而受到懲罰,感到委屈。我示意請她解去我手腕上的約束,再用盡全身氣力說:「幫我」,她只回應:「不要放棄」,就離開了。我再次掉進絕望的境況……

 

     來到另一船艙,似曾相識,再次感到求死的慾望,也遇上曾經在第二幕《四十二期》出現的黑衣女職員。上次女職員沒有跟我互動,今次她主動走到我面前,並回應我,只是她的回應並不是解除我的約束,反而留下四個字「不要放棄」。夢中並不感到她在幫我,但此刻我問自己,甚麼才是幫助?回應我所求就真的是幫助嗎?或許當我想逃避痛苦,女職員懂得我真正的需要,才沒有回應我心裡的請求。

 

     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併發症,帶來多個系統的功能受損,死亡真的多次跟我擦身而過。夢中求死是要逃避現實中的痛苦,是願望或補償的功能。黑衣女職員的出現,跟死亡的元素有關,但她沒有帶我進到死亡,相反明白我的困難和痛苦,鼓勵我「不要放棄」。

上期專欄曾經提到螺旋形迷宫(Labyrinth)的入口和出口是同一位置,只有一條路直達中心。上次黑衣女職員的渡輪送我去到荒涼之地,今次她帶我由荒涼之地離開,那荒涼之地不就是人的心靈深處,而她也成為這段旅程的守護者。

 

第七幕:醫船

 

我又轉到另一船艙,但這並不是早前的渡輪,設備較舒適和不會被寒風吹到。我躺在床上,仍然有喉管和雙手被約束。當船隻泊岸時,看見外面天色黑暗,但有色彩斑斕的光管,感到船隻停泊在熱鬧的市區內,有少數乘客上落……

看見有穿著護士制服的職員出現,原來這是一艘醫船,他們是Q醫院急症室的醫護,見到喜愛扮鬼臉的醫生和惡護士。惡護士認出了我,不高興地說:「又是妳,妳的情況很惡劣,死了就不用連累他人」,然後跟她的同事說我是個麻煩病人。我心裡憤怒,也不希望見到他們,在絕望中又想到尋死,此刻見到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士,平頭裝髮型,配上太陽鏡和全身黑衣服。我示意請他過來,他走到我床邊,我努力說出「幫我」兩個字,事實上我希望他解開我手腕上的約束,我就可以自己拔去喉管。他沒有如我所願,也沒有說話,但為我蓋上被子,就回到他自己的坐位上,我再次感到失望……

醫船內的醫護又開派對,他們訂了很豐富的刺身美食。A醫生來到醫船找我,他沒有跟我說話,先讚賞他們的美食,然後我聽到他跟醫船上的醫生主管討論我的病情。醫生主管說我的情況複雜,計劃請一位日本專科醫生為我做手術,但需要花時間安排,而那位醫生是日本肝膽胰專科的權威,暫時我先回Q醫院接受治療,A醫生認同他們的安排就離開了。當時我想是否要去日本做手術,無論怎樣也是一個希望……

 

     由輪椅轉到床,是更無助的狀態,但似乎我已離荒涼之地很遠,再次進入繁華的市區。再遇上Q醫院的醫護,感到是自己的不幸。當我清醒過來,知道我的情況很複雜,但沒有一位醫生告訴我在昏迷期間發生了甚麼事,唯一知道是很多朋友和親人十分擔心、難過,我真的給大家帶來很大的麻煩。此刻細想惡護士的說話,似乎也是我對自己說的話,對Q醫院醫護的憤怒,也是對自己的憤怒。

 

     當人在絕望的時候,求生意志就被削弱,又有黑衣人出現。上次的黑衣人是船上的女職員,今次是一位中年男士。這位男士戴上太陽鏡,看不到他的眼神,面上也沒有甚麼表情,但他為我蓋被子的動作令我感到溫暖。向兩位黑衣人求助,是希望結束已不能承受的痛苦,二人沒有回應我的請求,但真的在幫助我。

 

     傳說中,死神或死亡使者的出現,是要奪走人的生命,多數以骷髏骨、魔鬼的形象出現,表現出醜陋、猙獰、邪惡的面貌。在不同的文化,死神有男性亦有女性。我曾經以為兩位黑衣人是死亡使者,雖然他們並不親切和藹,但也不邪惡和可怕,只是冷漠和神秘。黑衣人沒有把我帶走,而是跟我一起走過這段死亡之旅。

 

     我的昏迷令很多人擔心,看到我狀況的人,都相信我是不能活下來。所以當我醒來,大家都高興,亦說這是奇蹟。醫生說:「妳本來死了兩次」,護士說:「開心見妳醒來」,病室助理笑着說:「最困難都過了」。他們跟我在夢中遇上的醫護很不同,他們親切和友善。我死了兩次,意思是有兩段時間我處於十分危殆的狀況,可能黑衣人就在那時候出現。面對生死的掙扎,醒來才感到活著真的很好。

 

     A醫生出現,今次他沒有要求帶走我,並相信Q醫院的治療對我有幫助。日本肝膽胰專科權威成為我的希望,現實中我就是出現了肝膽胰的問題。對於日本或日本醫生,我沒有甚麼聯想,但權威給我的感覺是因為某種知識、能力,而擁有凌駕他人、高高在上的地位。坦白說,對於權威人物我沒有好感,在他們面前,總感到自己沒有能力,這是一種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夢中,我卻相信那位權威醫生擁有超卓的醫術,期待他可以幫助我。

 

第八幕:回到岸上

 

醫船終於泊岸,看見醫護把一些儀器搬到岸上,而我在等候他們把我推離醫船。等候了數小時,醫護來到我床邊,先把我睡的床變成一張輪椅,床後面有一小機關把我送到船艙底層,再通過隧道就離開了醫船……

來到岸上,看見藍色天空,而我坐的輪椅又變回一張床。我需要上救護車前往Q醫院,到達後由救護車停泊處進入急症室也有一段路程,兩位救護員,一男一女,合力推床,花了大概20-30分鐘才到達急症室,沿途境色有樹有河,有寧靜的感覺…

 

     終於可以離開醫船,這段海上旅程也要結束,過程中陪伴我、安慰我、鼓勵我的不是醫護,而是兩位黑衣人。由海上回到陸地,黑夜變為藍天,荒涼轉為寧靜,夢境未有完結,但再沒有求死的想法,黑衣人再沒有出現。兩段海上旅程,進入到人的心靈深處,無助和恐懼的狀態。

 

     在夢中,Q醫院是我不喜歡的地方,也不喜歡那些醫護人員,但當知道再去那地方,又沒有抗拒的感覺,或許知道治療有望,心也定下來。前往急症室的途中,看到大自然境色,有樹有河,優美而寧靜。

 

第九幕:再到急症室

 

來到了Q醫院,救護員花了些時間尋找急症室的位置。看見急症室很忙碌,有位護士指示救護員我需要先做電腦掃描,然後才上深切治療部。當我再次來到如似隧道的電腦掃描儀器,心裡感到恐懼,救護員看得出我害怕,叫我閉上眼睛,男救護員睡在我旁邊,發出一些沉沉的音調,類似安眠曲音樂,我似乎睡著了。過了不久,救護員跟我說電腦掃描檢查完了,準備上深切治療部。

 

     再到Q醫院,環境和醫護人員跟上次不同。他們很忙碌,但似乎早知道我要來,已安排電腦掃描檢查。

 

     那座如似隧道的電腦掃描儀器,令我聯想數月前的一幅畫作(下圖),一位赤裸少女在光亮的隧道內向前跑,隧道又似一朵未完全盛放的花朵,隧道外或周圍是黑暗,仍記得只用了3-4小時就完成了這畫作。這幅畫作沒有使用任何參考資料,看著畫布,拿起畫筆,無意識地塗上黑沉沉的顏色,塗到中心開始出現圖像,繼續塗下去,才發現是一位少女。完了畫作,我呆住地看著她,看了很久,愈看愈喜歡,心裡問那位少女:「妳要往那裡去?」這問題令我感到恐懼,前路看不到目標,過程亦不知會遇上甚麼,心裡禁不住對少女說:「妳很勇敢!」

 

     夢中在進行電腦掃描時,有莫明的恐懼,救護員的陪伴和安眠曲,聯想到母親為自己女兒唱搖籃曲,因為感到安全,可以入睡。唱搖籃曲的父親較母親少,但也不是沒有,而且那份愛和保護來得更深情。

 

……下期待續……

 

 

返回
Keep Cool and Carry On
分類 : 通訊專欄—瞬間看心理
作者 : 陳穎昭博士
第43期通訊(2023年8月)
日期 : 2023-08-31

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stay chill and make lemonade!

 

當生活給你檸檬時,也可以選擇保持酷,就把它變成檸檬特飲吧!

全文

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stay chill and make lemonade!

 

當生活給你檸檬時,也可以選擇保持酷,就把它變成檸檬特飲吧!

返回
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