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Reply Message >
妒嫉型妄想症的媽媽和反叛期的爸爸
留言者: 戴小姐 留言日期: 2014-07-30 回覆日期: 2014-09-12
留言

爸媽從我兒時開始已經常常爭吵,最後簽紙離婚,但為方便照顧我們,依然繼續同住,漸漸媽媽好像忘記已經離婚的事實。媽媽對爸爸的結交異性朋友情特別關注,經常妖魔化爸爸身邊的女性友人,又經常求神拜佛占卜問掛,卜出有關爸爸奇奇怪怪的故事深信不疑,對於媽媽的狀況,我不知道是否適合進行輔導,她十分頑固,要說服她見心理治療師,也是一個難題。同時又對爸爸結識不良朋友無能為力,可否給我一些意見?

回應

戴小姐:

多謝你的詳盡留言。對於現在所面對的困境,作為大家姐,你的擔心焦慮是可以理解的。由於有關媽媽的形容較詳細,在這階段我們集中討論戴媽媽的情況罷。

在臨床診斷方面,戴媽媽的思想有很重的迷信成份,但如果是對一些沒有足夠理據的想法深信不移,便有可能是妄想症了;亦正如你所言,媽媽患的似是嫉妒型妄想症。一般來說,妄想症患者是相當難被說服去接受藥物治療的。以下的建議,是假設在未能說服媽媽去看精神科醫生前,家人可勸導她接受心理學家或輔導員,作初步的評估及心理治療。

首先,我們要查探,為甚麼她不願接受精神科醫生的心理評估?常見的原因包括:
1. 不覺得有問題或病,因她覺得戴爸爸「被女人迷惑」的證據很真實,使她深信不疑,並漸與現實脫
節;又或者
2. 病情嚴重,思維太混亂,不能有效組織思想,及安排評估或治療;

(但其實有不少時候,當事人自知有某些問題,但心理上有恐懼、抗拒,例如:對精神病的誤解;怕食藥、或長期食藥;怕私隱不被保護;怕被標籤、被歧視;或怕被關進醫院…等。)

那麽,家人可以做什麼?我們有以下的建議:
1. 認同當事人感到不安及困擾,但不應假裝認同病者的疑心/妄想/幻覺的內容是真的,因後者會令當
事人更堅信他/她的疑心是有人支持的;


2. 聆聽、了解、分析、商量、鼓勵,並可問明抗拒輔導/治療原因,或到底怕甚麼(見上文);

 

3. 將她現在的情況與過去比較 - 變化了甚麼?與以前有甚麼不同(性格、思維、生活方式/習慣、社交、人際關係等)?


4. 可提供另外/可能的解釋;協助她轉移注意力於生活/工作的其他方面,減少專注於妄想經歷的時間;


5. 避免堅持「有病」或「沒有病」,是「甚麼病」等的爭辯;反而要找出共同的認知,(如:一些大家都觀察到的反常行為,或當事人自己也承認的感受及困擾),建立共同的目標;


6. 提議輔導/治療上初步的短期、中期、及長期的目標,使她知道輔導/治療的原因,並減少擔心被逼接受不知多久的輔導及治療;亦可讓她知道,輔導要維持多久,亦可看效果如何再算;


7. 此外,不應以欺騙手法,引帶病者看醫生、或暗中將藥放於飲料中。

除了上述家人可以嘗試的方法外,有專業經驗的人士亦可能會用以下的心理進路,如:
1. 引導當事人重新檢視妄想信念形成的過程; 
2. 作行為上的實驗以作反證,及其他增強病悉感的方法。

當然,上述的建議是一般性的,在面對實際的處境時,你適宜先與專業人士詳細討論,並要留意媽媽有否傷害自己及他人的傾向,與及疏導爸爸的情緒,以免他按捺不住,產生衝突,令情況更糟。所以,你可先個別約見專業人士(臨床心理學家或輔導員),以得到更具體的幫助及支援,並繼續面對父母相處的問題。

賴子健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吳張秀美女士(高級心理輔導員)

Eng